因为热爱所以相聚,GT Show愿做那艰难路上的指路牌
2024年4月28日 GT Show官网
“10小时火车硬座,别问,就是没钱但是热爱。”
“三种交通工具往过赶。”
后台这样的留言挺慰藉人心的,每每此时,从备展第一天起积压的忙碌、焦虑、期盼等所有情绪都幻化成骄傲与感动迸发出来。
不是因为我们创造了GT Show这个平台而自我骄傲,而是因为汽车文化竟有一日在国内产生这样的牵引力而动容。
或许我们都不是什么文化人,但是却很想说点文化事儿。
文化这种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们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是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
或者哲学一点说,文化是一种精神生活。
我们承认,中国的汽车文化还很孱弱,历史与社会原因造就了这样的现状。然而它本身是极具生命力和无比坚韧的,无论在多么贫瘠的土壤,汽车文化终究都能开出绚烂的花朵。
而我们--GT Show,愿做这贫瘠土壤里珍稀的养料。
如同所有其他领域的文化,汽车文化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经历和积累,更需要感受和理解。
前者是我们年复一年在坚持的。后者,是我们对所有文化参与者的终极希冀。
我们不断扩大每一年的展出规模,迭代每一年的展出形式与内容,是在构建坚实的下层基础——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汽车文化的多元性——无论是改装车、老车、赛车,还是四驱车、露营车,哪怕是最简单的车身贴纸,都属于汽车文化的范畴。
一切理解始于认知,宽泛的认知会打破理解的壁垒;而更精准的理解又反过来决定了认知的深刻性。所以GT Show要做和在做的,是让更多的人“长见识”。
七年前,GT Show的现场是极度简单的,几乎就是小众的改装街车的秀场。
可是如今再看,有全民参与的赛车电竞,有普及性很高的汽车美容;有动漫、影视剧中梦想与真车的联动,也有顶级的赛车&零件让人大开眼界;有国内外各大赛场的明星&车手助阵,也有赛车女郎争艳全场。
这一切让所有人都获得了参与感,不管自知或不自知,彼时彼刻这是每一个人沉浸其中的汽车文化。
也许扩展认知这样的下层基础还需要N多年来构建,但GT Show有信心,也有决心去做好这件事,因为唯有这样,未来的上层建筑才能够层楼叠榭,耸入云霄。
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车友观众,我们也在努力提高展期的服务能力,尽可能让所有朋友的苏州之行愉悦舒适。我们提前推送的航站楼信息、高铁、地铁、停车场等出行攻略;我们为远道而来的参观者制定了展馆所在的园区游玩攻略;我们将苏州非遗文创带到现场,将苏州美食散布全场。
所谓生活方式也是文化的一种,那么在我们的贴心攻略下来一场GT Show主题的苏州游,岂不也是一件美事。
在文化沉淀的过程中,糟粕与精华必定相伴出现,时间会剔除糟粕,文化对参与者产生的积极影响也会让糟粕此长彼消。
很高兴今年GT Show的外场终于没有了“炸街”搅局者。
安全隐患之外,“炸街”行为更大的危害在于会诱导路人错误认知汽车文化,它产生的负影响会指数级抵消展馆内对汽车文化普及带来的正影响。
所以我们每年都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这种不良局面,也终于在今年收到成效,这应该也是汽车文化的一小步沉淀吧。
有人说一切小圈子里的、地下的,都是亚文化,也并非所有亚文化都能发展成主流文化。
我们希望国内的汽车文化能在GT Show的持续努力之下逐渐摆脱亚文化刻板印象。转变成主流文化一定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这种趋势是清晰明朗的,于是我们自然便有了坚定的方向和坚毅的信心。
国内的汽车文化是条路,大路,但不好走。
新能源“弯道超车”的工业现状、民众对汽车的不确切认知…这些客观存在的阻碍因素如同沙尘被狂风卷积了极大降低了这条路的能见度。老司机或许轻车熟路,但新生代站在路口,定是有些迷茫。
此时如果有一块明晰到发亮的指路牌屹立于狂风之中不倒,那么这条路便又恢复了方向,哪怕狂风不止,道阻且长,但这个方向已然存在于你心中。
我们希望这块指路牌上面,赫然印着的,就是GT Show。